主菜单

名师大讲堂||湖北美术学院周益民教授莅临我校讲座

发布时间:2019-11-25 浏览量:326

 

 周益民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  

湖北美术学院教授、博导
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
中国艺术家协会视觉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
中国建筑学会室内建筑分会会员、高级室内建筑师
湖北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
湖北省研究生教育研究会理事

 

2019年11月15日晚7点30分在西校区公德楼107,来自湖北美术学院的周益民教授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《灵魂在哪里?——论环境设计与意境空间的建构》的讲座,现场坐无虚席。本次讲座由我校环境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王照伟主持。

 


讲座开始,周教授以达芬奇创作《蒙娜丽莎》的历程为例切入讲座主题——艺术创作关键在于寻找灵魂。随后,周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环境设计的类别与体系,分析了东西方两大景观设计体系产生的原因和特点。东方景观设计体系以中国为代表,以写意为主,感性且重自然,讲究韵味、意境和想象,设计以自然为基础,强调设计要与自然浑融一体。西方景观设计体系以欧洲为代表,追求对象观念上的真实,其设计体系是写实的、理性的和乐观的,且重人工、重规律、重秩序。

 


接着,周教授通过一系列艺术设计作品的历时对比,分析了理性与感性的差异,如西汉时期的长信宫灯与现代智能电灯的差异,古代恢宏典雅的建筑与现代化高楼大厦的差异。他总结到,理性让我们的设计越来越功能化,感性让我们的设计越来越抒情化,我们这个时代的设计要感性与理性相结合。

 


随后,周教授阐释了意境空间的定义和构建意境空间的方法。 “意境空间”是指环境设计中的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空间。建构空间分三个步骤:一生境,二画境,三意境。生境要求空间设计满足生活需要与生态需要;画境要求空间设计具有美感与艺术性;意境则需要心灵与设计相通,有创造有内容有灵魂——这三者层层递进,相得益彰。其中,生境、画境的建构是环境设计的前提和基础,而场所精神和意境空间的创造是景观设计永恒的灵魂和生命。

 


周教授指出,意境空间的建构不仅需要设计师掌握先进的科学方法和设计技能,更离不开设计师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。他告诉同学们成为优秀的环境设计师,不仅要掌握设计技能,更要提升自身的文化涵养和人文底蕴。

 


本次讲座内涵丰富,开阔了师生的艺术视野,在听众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摄影:徐俊豪 、张晋恺
文字:马 芬(校对)、蔡加琦(校对)、郑丽娜、李泽清
责任编辑:文 玉